杂志总页数:68
页码范围:6-9
出版时间:1989年第07期 总第19期
文章作者:□ 曹鲁
文章编辑:
栏    目:我们的反思

平息暴乱,反思学潮
——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反响

在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的日子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同学们始终按时上课,按时考试。6月17日,记者走访了这所大学,在团委的组织下,召集了部分同学座谈,下面就是公安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们在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在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以后,针对北京发生的这次旷日持久的动乱并最终导致反革命暴乱的座谈纪要。

公安管理系86级 陈×

记得一年前讨论《河殇》时,好多同学说,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现在必须迅速推进。我认为,民主当然要,但民主在中国目前只能以一个比较平稳、和缓的进程向前发展,如果发展过快,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相吻合,会给中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会给经济发展的局面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是因为,第一,老百姓的素质跟不上,第二,目前中国最需要的还是发展经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主是意识领域的东西,意识领域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要反过来,即用加快民主化进程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不太现实的。

再有看到那么多同学上街游行,确实我也很同情,我们很多同学都很同情。但我要说,我是远看同情,近看不行。游行队伍中有一对对恋人,有三五成群在一起起哄的,既然游行,就应该感到这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当然,队伍边上的纠察队确实维持秩序,他们的纪律相当好,可队伍中的好多人好象在瞎起哄。所以学潮刚一开始,我就持反对态度。4·26社论发表后,大概是5月中旬,在天安门广场,有个学生曾问我说,你对动乱和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怎么理解的?是不是觉得矛盾?我说一点儿不矛盾,爱国热情是指当中的一部分同学,不是指为首的那些。动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一小撮儿在搞动乱;第二层意思是一小撮人带动这么多人参加的运动,导致的结果是动乱,但不是说所有参加这次运动的都是在搞动乱。这次运动的主要目的,我看是要推翻共产党领导,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所喊的一些口号,如反官倒等等就只是个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好象很难有人听进相反的意见。

公安管理系86级 周××

做为我们——即是警察又是大学生这样双重身份的人,来看这次运动,更不应片面地评论。这次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即从学潮发展成反革命暴乱,我们都亲身经历、亲眼见到了一个事实,概括起来就是:广大同学忧国爱国之情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并最终导致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暴乱。

运动一开始,我们就接到任务上街执勤,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我们也都看到了,他们的口号和呼声也都是从要求政府廉洁、惩办官倒、清除腐败的角度出发的,这种良好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也触动了政府,同时同学们提出的口号也争取了广大的市民和群众。但这个运动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些极少数人并不是仅指方励之这些在外边挑动的人,我们也知道还有一小部分力量在左右着这场运动,从运动一开始,他们就在后面操纵。尽管很多同学不希望听到自己的爱国热情被人家利用,但事实上造成了这个结果。从一开始的学潮发展成动乱,最后变成反革命暴乱,这绝不是广大同学的初衷,但事实证明,他们的热情就是被人利用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这也给广大同学一个教训: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自己分析,从各个角度分析,不能只凭良好的愿望就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从方励之那些人本身来讲,从一开始就不是跟广大同学站在同一立场,从同一角度出发,怀着同样的愿望的,他们与政府是对立的,他们全盘西化的思想受到批判后,为了反对政府,利用这次学潮向政府施加压力,所以这场运动最终导致成动乱正象小平同志讲的是必然的。

最后说一点,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唯一不太理解的就是,那么多的群众,在一开始时一呼百应地游行喊口号,特别支持学生;到发生反革命暴乱时,也有很多群众参加进去;现在,我们也从电视上看到,又有人上街慰问解放军,拥护解放军。这是不是可以说,整个民族的素质还停留在某一阶段上,缺乏主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变得很快,波动很大,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障碍。

公安管理系87级 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确实比较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羡慕他们经济条件的优越,同时很向往他们的自由,也想在中国实行这种自由。从表面上看,一般人想得不深不透,都这样。我们说,中国社会发展5千年,一直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想忽然一下子实行民主是不可能的。这次学潮同学们好象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结果愈演愈烈,发展到最后难免被一些与政府持反对观点的人利用。

对于参加学潮的学生,我看可以分成三种人,一种是领头的,组织活动的,象“高自联”他们有他们的想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的,再有一部分是凑热闹的,感到反正自己的学业也没多大长进。

治安保卫系87级 赵××

学生的爱国热情很让人感动,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总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我不太理解的是,政府为什么对学生运动采取迟缓的态度。还有这次运动性质转得很快,大家一下都跟着形势走。

公安管理系86级 程×

学生是最单纯的,他们又极富热情,但不大明是非,当然就特别容易被人利用。这件事情的背后,可以说国内外各种势力插手其中,往往大多数同学不理解,凭着热情和当时的气氛,感染着自己的所做所为。我们是学公安的,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眼光,4·26社论后,学生口号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有这次运动从戈尔巴乔夫访华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爱国。李先念访问新加坡时,新加坡工人正在罢工,听说李先念来访问,工人们主动撤离,等李先念回国后,罢工便又开始。还有南朝鲜奥运会时期也是,奥运会前学生运动相当厉害,但快开奥运会了,所有学生都撤了回去。

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情的民族,而不是理性民族。当初学生要打倒官倒、清除腐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而市民的游行、声援等活动,也造成一定的社会心态。再有北京是和平解放的,这次可以说市民是第一次听到枪声,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也是造成他们好坏不分的一个原因。

这次动乱是我们社会改革中矛盾的大暴露,它可以促进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深刻的反思,重新调整改革的步伐和方案,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好事情。

校团委 王××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小平同志的讲话和电视上好多事实真相的揭露,可以说很清楚地认识到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爱国民主运动,而是矛头直接对着党和政府的。那些跳得最高的人,那些骨干分子,都是恨共产党恨得要命的人,都认为西方的民主比咱们的制度优越,从这点讲,运动一开始就应该给予彻底地否定。

另外,这次学潮与政府的失误有很大关系。第一个失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只重视抓经济,对党的建设和全国人民的教育抓得不够,人们普遍对中国要向何处去认识不清,大家都奔着钱,一切向钱看,而到底走什么道路才能使咱们这个11亿人口的大国走向发达,实现四化,不清楚,包括好多读了很多书的知识分子也不清楚,可以说大家是在浑浑噩噩中过日子。这样一个大国没有目标的教育是不行的,前一段共产主义教育也不提了,目标定得很低。虽然中央费了很大劲,但一到下边、中层,对应性就很差,这是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失误是政府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太软弱,比如方励之,他就是要推翻共产党,在中国搞全盘西化,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党和政府对此似乎采取放任态度,甚至还给他提供条件,该出国出国,从4级教授提升为2级教授。王丹不就说嘛:“别怕,等我们闹到方励之那一步,政府就不敢怎么着了。”这很值得政府反思,政府也应该反思。那种自由化的影响,造成很大混乱,有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思想混乱,到底哪个制度优越,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这些问题都有争论。

公安管理系86级  刘××

这次学潮我看可以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悼念胡耀邦,那时有一天晚上,我和团委教师去过广场,当时我很反感,我觉得他们根本就没有悲痛的感情,也不是真正在忧国忧民,当时我就暗暗担心,这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线,在中国一场骚动可能要开始了。第二阶段,学潮蓬勃发展起来,这个时候我看到群众都起来了,但具体的背景关于方励之等我不清楚,我当时被广大群众的激情深深感动。但当中学同学打来电话邀我去游行时,我说我不能去,因为我是警察,是党员,再有我觉得我现在应加紧学习。你们要去游行,我支持你们。后来看到学生绝食,我更是非常感动,我当时想政府为什么迟迟不做答复呢,对政府的决策我感到茫然,感到有些不理解。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访华,我对学生开始产生反感,我觉得清除腐败、惩治官倒都是对的,是爱国的,但戈尔巴乔夫访华同样举世瞩目,在这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不应该让国家为难,那些日子我睡不好觉,内心很为这样的局势焦急和担忧。后来事态发展成动乱到反革命暴乱,这是出人意料的,反正我是没想到。前一段我给校党委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说,在中国,动乱太多了,中国百姓受的苦也太多了。我们现在应该在和平中求发展,每一个爱国之士,每一个炎黄子孙,要想真正建设中华,使我们的民族富强,必须要上下理智,齐心协力,必须保证社会的安定。